专家建议:高危人群应及时接种疫苗
在我国北方地区,流感秋冬季流行,12月至次年1月出现流行高峰。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与应急处理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员余宏杰介绍,随着近年来我国监控系统的逐步完善,评估2003年至今,我国处于预警期第三阶段,但由于有散件的禽流感病毒活跃,所以流感的来临风险依然存在。
每年接种才能获得有效保护
大量研究和许多国家长期实践证明,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国外相关研究表明,1至15岁儿童接种流感疫苗的保护效力为77%至91%;65岁以下成人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87%流感相关的住院;60岁以上老人接种流感疫苗后,保护流感相关呼吸道疾病的效力为58%;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27%至70%流感和肺炎相关的住院。
每年使用的流感疫苗均含有A(H1N1)、A(H3N2)和B型三种毒株。由于流感病毒的抗原易变性,且不同变异株所诱导的抗体对不同毒株无交叉保护作用或交叉保护弱,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每年都会根据全球监测结果,推荐更换疫苗毒株。因此,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种才能获得有效保护。
原则上,接种单位应为所有愿意接种疫苗的人提供免疫服务。但由于不同人群患流感后的住院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不同,以及我国每年疫苗供应量有限等因素,应优先推荐患流感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的人群,以及有较大机会将流感病毒传染给高危人群的人员接种。
患流感后发生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群
●6-59个月龄婴幼儿;
●60岁及以上的老人;
●患有慢性肺病(包括哮喘)、心血管疾病(原发性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病或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的成人和儿童;
●有免疫抑制状况的成人和儿童,包括因服用药物或HIV感染而导致的免疫抑制;
●长期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成人和儿童(如认知障碍、脊髓损伤、癫痫,或其他神经肌肉疾病等),以致危及其呼吸功能,或不能正常处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因患此病而增加异物吸入肺内的风险,或不能自我照顾的人;
●长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儿童和青少年(6个月-18 岁);
●长期居住在敬老院、疗养院和其他慢性疾病护理机构的人员;
●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妇女。
走出流感疫苗接种误区
正确认识最重要
针对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应提供具有“抗病毒进化”型的流感疫苗,具有交叉保护能力,能克服疫苗与病毒不匹配的问题。同时还要具有对老年人更强大保护效力。MF59是流感疫苗的一种有效佐剂,与非佐剂流感疫苗相比,可以将对流感抗原的免疫反应最大化。
余宏杰主任建议公众,减少流感的传播扩散,公众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改善,如打喷嚏、咳嗽时使用手绢或纸巾。要勤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更需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少去人群聚集场所,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应戴口罩,尽早找医生诊治,并留在家中休息等。 |